水墨徽州:绘就“皖”美生态新图景

撰稿人:李晓艳 发布时间:2025-04-23

  (通讯员:顾小燕)芳菲四月,千里江淮草长莺飞。

  当春日的风攀过马头墙,将水墨徽州揉进万重花海,在百年古村的檐角下,过往行人将邂逅一场永不凋零的盛景。

  安徽,这片钟灵毓秀之地,诗意纵横,沿江通海,山川形胜,人文与自然景观交相辉映。这里既有“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的雄浑壮阔,亦有“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的温婉细腻,更不乏“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深情浪漫,亦或“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的悠然超脱。

  ▲陶渊明故居守拙园 摄影/王梓欣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亲临安徽考察,他强调,要增强爱护长江、保护长江的意识,实现”人民保护长江、长江造福人民”的良性循环,早日重现“一江碧水向东流”的胜景。

  三峡物资招标公司所属长江绿洲公司,作为长江大保护设备物资集约化采购供应管理平台,闻令而动、听令而行,积极投身守护“幸福河湖”,赋能城市治理,建设美丽乡村,在广袤的江淮大地上,让“绿链先锋”的旗帜高高飘扬,刻印长江两岸日新月异的美丽蝶变。

  青山绿水红土地:皋城六安

  雄踞在鄂豫皖三省交界处的大别山,南眺长江,北瞰淮河,其余脉向东延伸,遂成江淮分水岭。六安,这座被誉为“大别山北麓璀璨明珠”的城市,位于安徽西部。这里山清水秀,处处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悠悠岁月孕育出众多历史文化名人,承载着革命先辈的热血与荣耀。

  从这片红色沃土溯源而上,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国内最大灌区——淠史杭灌区,是最耀眼的印记之一。该灌区保障安徽省三分之一以上地区的用水需求,是当之无愧的生命之源。时代的接力棒传至当下,六安城正如火如荼开展“大保护、大治理、大修复,强化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专项行动。

  ▲ 淠河六安市城南水利枢纽工程

  淠河六安市城南水利枢纽工程是六安市城区水环境一体化综合治理PPP项目的子项之一,也是创建人水和谐、宜商宜居六安水城的重要基础设施工程,对拦蓄上游来水,营造生态湿地,改善两岸水生态等综合功能具有重要意义。项目体量大、建设周期紧迫、施工窗口期短暂,设备物资需求急。

  常年驻守六安负责采购管理的湖北小伙柳胜,回忆起那段难忘的“保供之战”,感慨万千,“淠河汛期固定在每年5月至9月,留给工程建设的施工窗口期仅6个月,这就意味着工程各子项施工计划必须像精准的时钟一样,在汛期节点到来前,保质保量地完美收官。”

  ▲ 绿洲公司下游区域六安项目员工开展工作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长江绿洲公司组织骨干力量,深入研究设备物资供应链各环节特点,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战役就此打响。

  按施工计划的严苛要求,工程配套金属结构必须在工程开工后的两个枯水期内完成安装和调试,这无疑给本就紧张的任务加上一道“紧箍咒”。在采购前期,长江绿洲公司保供团队组织开展充足的市场调研,精心筛选实力雄厚、产品质量过硬的供应商。在招采实施阶段,公司积极组织专家论证会、全面系统评审技术要求,不断优化采购方案。施工高峰期,现场百“杆”林立,项目管理人员精准把握施工进展,多轮次配合现场技术沟通会、供应商设备排产会,区域负责人紧盯工程所需设备物资生产进度,对供应厂商开展质量进度专项巡查,强化源头和过程质量及工期管控。

  “终于,在六安项目团队夜以继日的拼搏和全力以赴的努力下,成功在时间节点内完成了六安市城南淠河水利枢纽工程设备物资保供工作。”柳胜讲至此处,停顿了几秒,“这就是能打能扛的绿洲团队,我们用实际行动给出最有力的答案。”

  在六安,长江绿洲公司承担12个供排水厂,4个管网工程,2个水利项目,1个污泥厂,1个入河排污口,1个积涝点整治工程的设备、管材及药剂的采购供应及管理工作。一件件民生工程的落地、实施及发挥作用,都在展现共抓长江大保护的时代意义,也见证着绿洲人优质保供的决心。

  半城山水半城情:江东名邑

  200公里之外的芜湖,东南接宣城,西南连铜陵与池州,北靠马鞍山,紧邻长江南岸。作为“长江巨埠、皖之中坚”,芜湖港是长江溯江而上的最后一个深水良港,历史上曾是全国四大米市之首。

  从长江畔的渔火帆影到方特乐园的霓虹璀璨,从铁画的铿锵锻打到虾籽面的氤氲热气,芜湖以多元风貌诠释着皖江文化的独特魅力。

  2018年,在国家发改委(长江办)的推动下,三峡集团以城镇污水处理为切入点开展共抓长江大保护先行先试,芜湖作为首批四个试点城市之一率先开工建设。

  长江绿洲公司先后参与建设芜湖先期、一期、二期、三期、四期等项目,期间多次进行设备巡查,考察20余家重点设备厂家生产进度,着重检查供应厂商原材料采购及检测、生产工艺质量把控、实验设备及人员资质、出厂检测实施及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等情况,协调施工单位局部调整安装计划,合理安排资源供应,优采优供朱家桥、滨江、城南、大龙湾、天门山5个污水厂和芜湖四期市政管网等项目的设备物资。

  ▲改造后的江东水生态公园 摄影/李旭

  在芜湖安家定居的绿洲员工黄顶峰感慨道,“曾经的长江大桥下污水横流、环境脏乱,如今已变身网红打卡地。由长江绿洲公司参与建设的最大日处理量为33.5万吨的污水处理项目,芜湖朱家桥污水厂以尾水深化处理及城市水生态环境改善工程为契机,成功将昔‘龙须沟’改造成生态景观带。每逢周末孩子完成作业后,我们一家常来此处散步休闲,亲身感受着水环境治理带来的生活品质提升。”

  烟雨江南春正浓:诗墨之城

  春风又绿江南岸,四月皖南春正浓。

  从芜湖出发,一路向东南100多公里,来到文房四宝“宣纸”“宣笔”之乡的宣城,这里处于皖南山区与长江下游平原过渡带,是安徽省的“东南门户”,享有“山川清淑秀甲江南”之誉。宣城集山水诗韵、历史厚重与生态宜居为一体,是徽文化、江南文化的重要承载地。 

  敬亭圩污水处理厂坐落在宣城市敬亭山东侧,以“厂网河一体化”的创新模式,重塑城市水生态格局。

  夜色如墨,刚刚参加完公司管网工程技术质量交流会的项目负责人周耀东,马不停蹄投身下一场战役,一车车金属结构预埋件正等待验收。这批设备是公司协调设备厂家、日夜驻厂跟踪铸造工艺、争分夺秒仅用17天加急推进的成果。

  此刻,气象台发布台风黄色预警,暴雨即将侵袭宣城,恶劣的天气可能引发交通管制,他面临的将是一场硬仗。周耀东会同项目公司、施工安装单位、监理单位等参验各方,采取检查外观、测量尺寸、核对标准、查验标识、收集质量证明资料等多种方式,层层把关,加强设备物资交验过程质量管控。

  他心中只有一个坚定信念:实现零差错交付,绝不让任何一丝隐患影响项目进展。

  踏入充满徽风皖韵的老街,鼻端萦绕着烟火气息,舌尖触碰到醇厚韵味,历史的跫音踏响徽州千年文韵,黄山云雾的湿润、新安江水的清冽、徽商马帮的沧桑,恰似一幅徐徐铺展的水墨长卷。

  从皖西六安的山峦叠翠,到皖东芜湖的江畔灯火,再至皖南宣城的徽韵巷陌......一群来自五湖四海,平均年龄不足30岁的青年背井离乡、心怀壮志、跨越山海,在长江下游区域累计完成10余个市县的21个项目物资设备供应工作,供应设备47.8万台套,整齐排列大约需要3000列复兴号才能装载;供应管材1166千米,连接起来相当于30座武汉长江大桥首尾相连;供应药剂26.6万余吨,重量约等同于2万多头成年大象。

  将拼搏精神融入筋骨,把使命担当注入血液,是绿洲人的真实缩影。他们秉持“有格局”态度,集中精力抓各方资源协调,展现“争朝夕”精神,全力以赴保障项目供应,发挥“专业精”优势,精准解决设备物资供应链的疑难杂症,体现“服务优”品质,赢得相关方的高度认可。

  六年时光,绿洲人翻越一座座高山,跨过一个个险滩,啃下一个个硬骨头。长江之畔,数不清的绿洲故事如奔腾江水绵绵不绝,追美逐绿的绿洲足迹从未停歇,奋斗的号角始终嘹亮……(审核/张绪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