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基地发展有限公司

首页 > 社会责任 > 履责动态

【脱贫攻坚】精准扶贫敲开“幸福生活门”

  

  今年,是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摆脱穷困,过上好日子,是怒江州兰坪县人民的梦想。作为怒江州转移劳动力就业的安置单位之一,三峡基地发展公司乌东德分公司三年来积极致力于此项精准扶贫工作,对二十多人的转移就业劳动力开展技术技能培训,在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精准帮扶,使怒江州兄弟姐妹在乌东德有了一技之长,更使他们在这里安居乐业。

  “我喜欢这份工作!”

  五月的乌东德,已开启汛期模式,高温、大风、雷雨天气提前光顾......

  早上7:30,42岁的李龙开全副武装,带上自己的工具和搭档肖伍芳一路说说笑笑快速向乌东德水电站洪门渡大桥方向走去,开始自己区域内的清扫工作。

  来自怒江兰坪县啦井镇长涧村委会桃树坪村的李龙开最近走路带风,整天笑呵呵的,在珠海职业技术学校学烹饪的18岁儿子因为疫情不能返校,3月初陪自己和老伴一起来到乌东德,一家人享受着这难得的超长团聚

  

  李龙开(右一)一家三口在乌东德

  搭上了三峡集团对怒江劳动力转移就业安置的扶贫项目快车,李龙开和老伴熊育红于2018年3月来到乌东德水电站,有了这份道路保洁保通的工作。

  

  李龙开和搭档清扫洪门渡大桥

  46岁的熊育红表示,这里的工作不累,比起在家种苞谷、种洋芋好多了,而且收入也多很多,这份工作对我家帮助太大了。

  

  熊育红(左)和老伴李龙开清理场内排水沟

  这里除了热一些,其他方面都满好的,这份工作给我帮了大忙,儿女的学费不愁了,我俩在这里干活很开心。健谈的熊育红讲得眉飞色舞,女儿在保山上大学,学的是学前教育,再有两年就毕业了;来这儿之前家里也盖好了新房子,现在就是一门心思供两个娃上学,等到他俩工作了,我们还愿意在这里继续干。

  采访中,李龙开一直微笑少语,对于老伴的描述不断点头以示同意。熊育红说:她在这里两年多了,现在基本能听懂普通话,也能简单交流,收获还是蛮大的。

  “感谢对我们的帮扶!”

  住在熊育红对面的是张健生和肖伍芳夫妻俩,这是两个85后年轻人,来自怒江傈僳族福贡县匹河乡普洛村,2017年8月来到三峡基地发展公司乌东德分公司,是分公司安置的第二批怒江州转移劳动力。怕笔者听不懂他的话,张健生直接拿出了身份证,自我介绍:我俩都是怒族的,到这里两年多了。我觉得在这里扫地是光荣的!

  

  张健生和妻子肖伍芳

  张健生这段时间主要负责乌东德工区21隧道内外的清扫。他表示,洞内垃圾、渣土多,战线还比较长,任务有点麻烦呢。但我觉得不累,还能接受。比起在家买地种田一年才收入四五千好多了。

  交谈中得知,夫妻俩还有个8岁上一年级的小男孩,平时住校,十多天回家一趟,80岁的爷爷和64岁的奶奶帮着洗衣做饭,作业管不了,只能靠老师和我俩视频辅导,好在儿子比较听话、懂事,张健生无奈地说道,我家压力还是很大的,老人身体不好常年生病,房子也没盖,这份工作帮了我的大忙,减轻了不小负担,很感谢(三峡集团)对我们的扶贫帮困。

  

  张健生和肖伍芳清理边沟

 “活路轻松,收入高,满意!”

  50岁的熊德旺是这支队伍中年纪最大的人了,他和48岁的老伴杨才庆2018年3月份来到乌东德,至今已两年多了。

  

  开心的熊德旺和妻子杨才庆

  说到两个儿子,夫妻俩眼里满是自豪,大的24了,去年已经从普洱学院毕业了,在老家兰坪县上班;小儿子22岁,目前还在重庆人文科技学院读大学。

  这里不经常加班,活路轻松,收入还高,我们很满意。在家的话娃们的学费都拿不出来。熊德旺说。

  来自怒江州兰坪县白族普米族自治县啦井镇挂登村的老两口觉得这里除了热点、吃得太辣了之外,其他都蛮好,一个月有稳定收入可以拿来还贷款,比在家里种地、打零工好多了。

  熊德旺告诉笔者,家里还有82岁的老母亲,身体不好,也还没有盖新房子。主要是想等小儿子也毕业了,看以后他们想在哪里发展,盖或者买都听儿子们的意见。目前就是想在这里好好干这份活,一门心思还贷、供儿子。毕竟这份工作解决了家里的大难题,让儿子们可以顺利完成学业。

  熊德旺从家里带来了自己的四弦,工作之余还可以弹一弹。

  这一刻,乌东德工地依然是热火朝天,怒江州人员在火热的工地上身穿橘黄色小背心,挥舞着手中的工具为乌东德工程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这份道路保洁保通的工作,解决了他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他们在提升经济速度的同时,生活也更有温度

  (文/图:三峡基地发展公司乌东德分公司  寇春艳   审核方春民  徐挺